說到章金萊,可能沒人會反應過來他是誰,但若提起他的另一個名字,恐怕就沒人不知道他是誰了。
“六小齡童”是他的藝名?;蛟S是因為大圣的形象太深入人心;或許是西天取經(jīng)的故事紅遍全國;又或許是對自己的角色詮釋完美,這個譯名便取代了他的本名。
我對他的印象,始于他參演的《西游記》。當?shù)谝谎劭吹秸鎸嵖筛械慕巧珪r,那火眼金睛和七七四十二變至今還時常在我心頭浮起。那種初見時的喜悅感,是語言所不能表達出來的。自那時起,每天都在想:如果每天的記憶都能刷新,每天在看《西游記》時都能感到“人生若只如初見”的美好與快樂,那該有多好??!
可能到底是小時候幼嫩的自己,走著如此天真的期盼。后來大了,每天有空能看一兩集《西游記》便感到滿足。支持我一直看下去的原因,不僅僅是因為六小齡童的表演出神入化,更因為他對這個角色的詮釋。
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到哥哥在彌留之際對他說:“金萊,如果有一天哥哥死了,你怎么辦?”
“死是什么?”他很疑惑。
“死就是哥哥去了很遠的地方。”
“那我怎樣才能見到你呢?”
“當你成為猴王,你就能見到我了。”
這是他哥哥去世前與他最后的對話,從此他便堅信:只要成為猴王,就能見到哥哥。
他從此開始繼承家族的猴文化,雖然沒什么底子,但他肯學、好問。他的父親——北猴王看在眼里,便教他練從基本功開始,不知練過幾個春秋。
當導演楊潔來到他家時,六小齡童因父親的力薦才進了組,拍的樣片試放效果卻很不好,尤其是猴王眼睛不亮,沒有精神。
老爺子知道了消息,趕忙自己試一遍眼神,并拍下細節(jié),寄給六小齡童看。六小齡童還通過看別人打乒乓球時球的跳動來練。終于,再拍出來的片子令大家滿意。可這一切的背后——六小齡童早已是高度近視……
在《西游記》的拍攝中,他和其他演員冒著生命危險,多次挑戰(zhàn)自我,才完成了“西天取經(jīng)”的壯舉,開創(chuàng)了一史之神話。
“一番番春秋冬夏,一場場酸甜苦辣。”這首歌是為他們師徒四人所作的,不但反應了他們坎坷的人生經(jīng)歷,也道出了他們的演藝經(jīng)歷。他們人生的途中,時常響起“敢問路在何方?路在腳下。”的歌聲。這不僅是給他們的,更是給我們的,希望我們都能有腳踏實地、齊頭并進的想法與能力,則每個人都能走好人生路。
“每個人都是六小齡童,都在取自己的經(jīng)。”走在人生道路上,要有信念,并肯為之奮斗。感謝六小齡童,讓我懂得行者無疆;感謝他,成為我路上的楷模;感謝他,教會我用一生去詮釋自己的角色。
作者:鄭偉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