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了一篇文章,標題叫《郭敬明賣的不是書,是自己》。文章說著名作家郭敬明已經(jīng)不再適合90后中學生去仰慕。他早已把自己“商業(yè)化”,書中也出現(xiàn)了越來越多的商業(yè)名詞。而仍有很多中學生不為看書而買書,卻為郭敬明這個名字而買書。
這也不足為奇。我們都知道郭敬明在如今出版界的顯赫聲望。他之所以吸引我們,是因為他是“青春文學”的領跑者,他正在把自己營造成超級偶像。他的月平均收入遠遠超過了一千萬元人民幣,他也表明今后很可能不再寫書,而是從事商業(yè)。所以,我對文章說郭敬明把自己“商業(yè)化”這一點沒有意見。
但是,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去仰慕郭敬明,就不該一概而論了。首先,我們喜歡郭敬明,跟他寫了什么樣的書沒有關(guān)系。把話說開,郭敬明出眾的才華,不可置否的領導能力都是值得欣賞的。而文章卻把這一點與郭敬明書中的內(nèi)容混為一談,說書中所寫的那些屈折的價值觀可能對我們有負面影響,他已經(jīng)不適合我們?nèi)パ瞿?。那么我想說,郭敬明寫的本來就是小說,小說里當然都是小概率事件。我們看的是故事,是書中的經(jīng)典詞句,是寫作方法,而不是以它去聯(lián)系現(xiàn)實。
其實,一個年輕的新生代作家,不可能憑空走到青少年文學之巔,就寫作而言,郭敬明對文字的掌控是純熟適度的。既然他能寫出好書,我們就可以去看,去學習里面的精華。一方面,我們確實喜歡書的作者,另一方面,書里也確實有值得去看的東西。這跟郭敬明是否有商業(yè)頭腦也沒有關(guān)系。畢竟,我們讀的是書,不是郭敬明,我們?yōu)榈氖菍W習知識與方法。
所以,我們中學生應當以書的內(nèi)容為基礎,選擇郭敬明書中的可取良益之處學習。我們?yōu)槭裁炊I書不重要,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是否深入讀懂了這本書。如今,郭敬明在出版和銷售量上所創(chuàng)造的奇跡仍在繼續(xù),但那不是我們中學生要討論的話題,也不足以改變我們對郭敬明的仰慕。因為到最后,我們所得到的不過是郭敬明寫的書罷了。但這已經(jīng)足夠了。
江西省豐城市豐城一中初三:劉夢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