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獨是需要反省的。
我不知道孤獨象征何物,也許是肉體,也許是精神,也許是靈魂。不一定每個人心里都渴望溫暖,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,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純粹的孤獨。如同把自己封閉起來,如同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島上與世隔絕,一天兩天可以承受,可以當做面壁思過自我反省,但這樣做一年兩年之后,可能早已失去自我。
曾經讀過《雷雨》、《紅樓夢》,四鳳與周萍的愛情是造化弄人,上一輩的人闖下的禍累積到了下一輩人的人生里。周繁漪那樣的角色也是可悲的,孤老終生,雖生猶死。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就更不用說,天生就不允許在一起的人偏偏要相遇相愛,那林妹妹又如此多愁善感,寶玉又如此含混拉扯。上輩的孽緣,用眼淚報恩的誓言,終于在今世釀成了悲劇。
《百年孤獨》中如蛛網般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阻礙了我去深入細致研讀這本名著。許多名著都是沉重的,如《悲慘世界》、《麥田里的守望者》。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,拉丁美洲幾乎都是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(tǒng)治之下。政客們的虛偽、統(tǒng)治者們的殘忍、民眾的盲從與愚昧,在拉美的歷史進程中不斷重復著怪圈,不是前進,而是徘徊。
孤獨是自閉的。
“不管走到哪,都要永遠記住:過去是虛假的,往事是不能返回的。最狂熱、最堅貞的愛情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。”
這是一個家族在一個世紀中崛起與衰落的過程,圍繞著其中兩個兄弟與取了他們相同名字的后代的故事。從最開始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第一次出現,把科學的東西引到何塞·阿爾卡蔕奧·布恩迪亞的世界中,妻子烏爾蘇拉的不解和反對,何賽的孤注一擲,都預示了他們是孤獨的。故事中每個人都是孤獨的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擁有自己的信仰,自己的理念、信條與行事的標準、動機。每個人都有光明與黑暗,并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家族付出一生。為了他們心中的正義及執(zhí)著的信念,履行著他們從生下起就無形中擔負著的職責,為一些荒誕可笑的理由,匆匆的完成他們來到世界上他們認為非做不可的事情。
他們每個人是獨立的,既有相同點,又有不同之處,他們是家族的一份子。與《紅樓夢》的相同之處在于,《百年孤獨》的主角們也是在循環(huán)著表兄妹的不倫之戀。相同的人名,錯綜復雜的血緣關系,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。孤獨,自從這個家族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與這個家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。他們生來是孤獨的家族,死后也沒逃脫孤獨二字。
也許這世界給予人類的唯一必須背負的熔印,便是如影隨行的孤獨。身邊的人越多,與外界溝通越多,得到的反饋越多,越能體會到內在世界的唯一與獨立。外表陽光,內心幽暗;肉體與表面看似無損,思想與靈魂看似千錘百煉,在無數思考與疑問中淬火,最終達到片刻成熟。
這個故事無論從文章結構還是內容選擇,無論從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,為了達到讓讀者尋找擺脫命運戲弄的正確途徑,令人匪夷所思。內容龐雜,人物眾多,情節(jié)曲折,再加上宗教典故、作家獨創(chuàng)的從未來角度回憶過去的倒敘手法,令人眼花繚亂。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,在骨感的夢想中,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及最令人震驚的感情,進而理解孤獨本義,知者無畏。
孤獨是需要摒棄的。
馬爾克斯或許是個悲觀主義者。他筆下的人物,不管是性格開朗或封閉,是堅毅向上還是墮落腐化,都給人一種孤獨無奈之感,都不可避免地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。在《枯枝敗葉》他已奠定了“魔幻現實主義”的風格,預示了《百年孤獨》的結局。他筆下的世界雖然經歷了上百年的發(fā)展,卻還是愚昧落后沒有任何進步相反逐漸走向蕭敗沒落。這個家族最終沒有留下來,跌跌撞撞地撐過了六代,從此消失在了馬貢多。對于布恩迪亞家族來說,孤獨是一種通病,就像麗貝卡初到布恩迪亞家時所帶來的失眠癥一樣傳染了每個人。
活在當下,每個人都在這社會摸爬滾打,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的開門五件事奔波著,每天都營營茍茍的生活,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。世間本無對錯,只有不同的理解。每段愛中不管自己是需求還是被需求,心靈永遠有自己的空間。雨點打在潔凈的玻璃上,雨過天晴后還是留下了它劃過的痕跡。
你我只是兩條直線,有人可以相交有人只能平行,但相交后必定是越行越遠。
因為孤獨,所以渴望愛情,渴望的卻是一種錯誤的東西,才讓自己愈發(fā)孤獨。告別他,尋找讓自己燃燒的事物,探索自己的夢。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命運,那就勇敢的生活吧,命運自有安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