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鷗喬納森》作者:理查德.巴赫,是一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的美國飛行員。這是一本外國小說,1970年出版后,38周位居《紐約時報》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,首次打破《飄》以來的所有銷售紀錄,成為世界文學皇冠上的明珠。
在百無聊賴加點小煩躁的午后,期望有個簡單愉快的閱讀,群友便介紹了這本書。網(wǎng)上一搜,看了一下簡介,帶著小興趣,一口氣讀完了。要說是它小說,其實倒像是一則稍微長些的勵志故事。道理誰都懂,所以都不大愿聽,而故事大家都喜歡,或許就是因為這樣這本書便輕而易舉地俘獲人心了吧。
它講述的是一只海鷗喬納森渴望飛翔的故事。大多數(shù)海鷗只求學會最簡單的飛行本領—如何從岸上飛出去覓食,再飛回來。對它們來說飛行是為了覓食,然而喬納森喜愛飛行勝于一切,它享受飛行本身純粹的自由和快樂。海鷗群的法律是不在夜間飛行,認為那是貓頭鷹干的事;也不低空飛行,認為那是獵鷹干的事,更別說高空俯沖,翻筋斗,連續(xù)十幾個翻滾等各種競技。因為它的特立獨行,被視為破壞法律的人,被逐出了毆群。之后,它遇到了兩只志同道合的前輩,并加入了它們的新家庭。在那,它不僅僅打破了海鷗界的極限記錄,學會了更高超的技術,還懂得了學無止境,理解、仁慈和愛的好處。再之后它還收了很多學生,耐心指點、鞭策和引導它們,把他所了解到的真理去告訴一只期望有機會真正了解真理的海鷗。
簡單敘述總是無力的,資料遠比這些生動形象得多。(直沖云霄,到達時速二百七十英里,再垂直俯沖,僅稍稍動一根羽毛就能夠完美拐彎,但若稍稍動一下身體就會失去平衡粉身碎骨。如此驚險搞笑,似乎要讓我們窺探另一個世界的精彩)。
也許這本書如此暢銷的一個原因,還在于故事的多向性。能夠給人一種很大的想象空間。大到喬納森對三觀的理解(人生觀、價值觀、世界觀),小到不積跬步的點滴努力。整個故事,從喬納森的特立獨行,我們能夠看到但丁那種“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說去吧”的追夢精神;從喬納森廢寢忘食一次次練習飛行技術的失敗,我們能夠看到愛迪生“失敗是成功之母”的試錯精神;從喬納森之后回到毆群差點被啄死卻仍耐心引導,我們能夠看到雨果提倡的平等、自由、仁慈的仁愛精神。還能夠從群毆一致要求把喬納森逐出歐群、說它是魔鬼要破壞歐群法律的行為,能夠看出有些人自己不愿改變平庸卻還不屑別人的努力、唾棄別人的努力得行為。也能夠說是眼界和格局決定了它們的不同。抑或能夠從選取的角度談人生,選取學習新技能的喬納森和和它志同道合的新伙伴們,流線型高速疾降,能夠找到海面十英尺以下的稀有美味的魚群,還能夠乘著狂風深入內陸,以味美的昆蟲為食,不用圍繞著碼頭和漁船嘎嘎叫著爭食吃,扎到海底搶那些許面包屑和爛魚。選取坐公車的人看到的是城市的擁擠人群,選取坐火車的人能夠看到花紅柳綠的大自然,選取坐飛機的人能夠看到云霧繚繞的仙境。不同的選取,不一樣的風景,差距就是這么產生的。
就像喬納森對弗萊契說的,在你做到之前你務必想著自己能做到。在讀后感結尾之前的那些煩躁不安此刻該隨著敲字的停止而結束了,快樂和幸福不是靠別人給的,你選取你快樂。正如咪蒙所說的,同樣踩對一坨狗屎,有的人暗自竊喜踩對了狗屎運,是不是要大發(fā)了,有的人則覺得很臟,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。所以,情緒的好壞不在于那坨屎,而在于你自己。
或者也大可不必想太多,總之就是一次簡單愉快的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