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讀后感 >

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1300字 丑陋的中國人讀后感

最近拜讀了柏楊先生的《丑陋的中國人》,情緒復(fù)雜。文章寫得很好,柏楊先生風(fēng)趣幽默的文筆讓我常常忍不住要開懷大笑,一邊流淚,一邊笑。俗話說“良藥苦口,忠言逆耳”,良藥并不必須苦口,忠言并不必須逆耳。只是藥不苦,又怎能讓人們?yōu)榱吮苊獬运幎煤谜疹欁约阂悦馍?言不逆耳,又怎能讓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?順耳的話聽多了,人會飄飄然。不管再怎樣飄飄然的人,你要他回憶別人如何稱贊他的,他也很難回答出來,但是逆耳的話就不同了。一個人很容易記住別人罵他的話,卻很難記住別人夸獎他的話。

柏楊先生的作品很直接,而且不留余地地批評“中國人”。從歷史上看,文章寫的“中國人”,主要是臺北的中國同胞,但是大陸的同胞也一樣能夠“對號入座”,這文章所講述的確實是中國人的人性弱點,也誠然是中國禮貌的毒瘤所在。此刻大陸又開始提倡“儒學(xué)”;這沒什么不好,問題在我們還講那“仁”、還講那“義”、還講那“忠”;千百年前孔丘先生如何定義這“仁”、這“義”、這“忠”;千百年后我們?nèi)耘f這樣定義。柏楊先生說得有道理,我們的文化已變成“醬缸文化”。

此刻,我們?nèi)耘f在一邊罵其他國家其他民族一邊引進這些國家這些民族的技術(shù),然后將這些技術(shù)貼上我們的標(biāo)簽,雖然口頭上還是會說‘這些技術(shù)我們是從其他國家學(xué)來的’,但骨子里恐怕認(rèn)為這些技術(shù)已經(jīng)變質(zhì)了——由其他國家傳承而來變成我們土生土長的產(chǎn)品了。

我們比起八十年代,比起“文革”,比起“大躍進”,比起“剛解放”此刻要開明的多,從表面上看,我們正在逐漸的擺脫“醬缸”但骨子里真得變了嗎?

柏楊先生筆下的“中國人”不愛笑;除了與朋友聊天或職業(yè)需要外,我在成都還很少看見大街上的人面帶笑容,一團和氣的。

柏楊先生說“中國人”將經(jīng)歷花在內(nèi)斗上。西藏、新疆那么多數(shù)得出名字的反華組織首領(lǐng)有幾個是外國人?當(dāng)局又包容了幾個?

柏楊先生說“中國人”缺乏同情心。成都人個性愛看熱鬧,請注意是“個性”,中國各地的人都愛看熱鬧。比如兩輛車相撞了很快便圍上一群人。他們是來幫忙駕駛員的?不!他們是來看熱鬧的。什么是看熱鬧?就是該做的事不做。你看:冷眼旁觀的有;議論紛紛的有;品頭論足的有;瞎起哄的有;扇風(fēng)點火的有;火上澆油的有;唯恐天下不亂的有;幫忙傷員的沒有;幫忙把車輛移開的沒有;打電話通知警察的沒有;打電話通知醫(yī)院的沒有;禮貌規(guī)勸的沒有(躲在人群中“禮貌規(guī)勸”的有);息事寧人的沒有(在人群中“息事寧人”的有)。發(fā)展到網(wǎng)上看熱鬧就換了個名詞叫“蓋樓”,經(jīng)??匆娙A文論壇上很多人把毫無好處的廢話放在網(wǎng)上占“樓層”,就跟人看熱鬧一樣,圍了半天也沒任何幫忙,反而還會造成交通混亂。

柏楊先生就應(yīng)感到寬心的是,此刻的“中國人”不再“臟亂”。但是那只是因為他們重視“面子”確切的說他們重視的是“假面子”。像危樓能夠入選某市“最佳樓”,要迎檢了才開始打掃等等。

柏楊先生說得“恐龍式”人物,近年來每年都要出來露露臉,我也不屑去列舉諸如“林局長”式的人物。

柏楊先生在書中常表揚美國,我明白美國沒有他說得那么好,但是他書中的美國人的言行舉止確實我們中國人學(xué)習(xí)。柏楊先生說自己“崇洋,但不媚外”。在我看來,柏楊先生既不崇洋,也不媚外。向好的方面學(xué)習(xí),本就是人類共有的常識,卻不知哪位先生小姐吃飽了沒事干,發(fā)明了一個詞——“崇洋”。我翻了這么多書,都沒看見“崇中”,既無“崇中”又何必說“崇洋”呢?洋人也好,不是洋人也好,都是人。是人,我們就就應(yīng)學(xué)習(xí)其好的方面,摒棄其不好的方面。說“崇洋”的人,往往是“奴性”太重,所以必須要認(rèn)為“洋人”和我們不同,要么高我們一等,要么低我們一等,真是笑話!  時間有限,感悟暫時就記到這兒。

柏楊先生的《丑陋的中國人》是本好書,很值得一讀!好書啊!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