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游記 >

游紹興蘭亭

游紹興蘭亭
“走嘍,去蘭亭嘍!”一陣歡呼聲從車?yán)飩鞒鰜?。這是我們小桔燈師生們的心中所想。今天小桔燈開展了“跟著課本游紹興”的活動。上午去了柯巖,拿在去的方向是——蘭亭!大概行了二三十分鐘的車程,我們來到了蘭亭風(fēng)景區(qū)門口。

我們買了票,進了蘭亭。剛進蘭亭,印入眼簾的都是碧綠、挺拔的竹子。一條彎曲的小路,鑲嵌在一望無際的“竹海”當(dāng)中,別有一番情趣。彎曲綿延的小路盡頭,一切都開闊起來。眼前不單單只有綠色,盡頭有一個池塘,在岸上幾只大白鵝昂著它們高貴的頭,王羲之生前最愛大白鵝,因此,他的一個女兒就叫愛鵝。池塘的對面,有一塊碑,上書“鵝池”兩字,這塊被還有個深遠的來歷呢:有一天,王羲之得知有一戶人家養(yǎng)了只大白鵝,他就不辭辛苦趕來觀看。有一天,老婦人說讓王羲之寫“寶貝大雄鵝”幾個字,后來老婦人又讓他寫“殿堂”二字,王羲之寫完“殿”字,發(fā)現(xiàn)不對勁,就停了筆。婦人急忙搶字,王羲之只搶的“貝”字,后來“鵝”字落在了鵝池之上。后來,王獻之整理的時候,把“池”字寫了上去,就變成了今天的“父子碑”。

走過鵝池的“父子碑”,在路旁的一個三角亭里,赫然立著一塊碑,是康熙年間,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“蘭亭”碑。蘭亭這個景區(qū)名可能是根據(jù)這塊碑而命名的。但是在文革期間,這塊碑沒能逃過噩運。被一雙“黑手”砸成三塊,扔進了如今“蘭亭”碑后的池塘里。文革結(jié)束后,一批保護文化遺產(chǎn)的青年來到池塘把這三塊碎片從塘底找出來,粘合成一塊碑,可惜,這塊碑還是缺少了一部分。

懷著遺憾的心情離開“蘭亭”碑后,眼前赫然出現(xiàn)了幾個水缸和幾塊石板。這里就是王羲之讓王獻之寫完十八缸水的地方。站在缸前,還能感受到王獻之勤學(xué)苦練的樣子,在水缸的后邊,有一塊“太”字碑,聽說“太”字的“大”是王獻之寫的,那一點是王羲之隨意一點點上去的。

在紀(jì)念館旁邊,就是王羲之和友人們“曲水流觴”的地方。也就是在這里,他們創(chuàng)作了三十多首詩,詞,也就是在這里,王羲之借著酒力,一氣呵成了一篇著作——《蘭亭集序》。站在溪邊,依稀能看見王羲之當(dāng)年與友人“曲水流觴”、喝酒作詩的影子。

出了蘭亭,我們就去魯迅故里,在車上我還是忘不掉蘭亭,“書圣”的故居!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