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王某強與馬某事件鬧得沸沸揚揚,先是王某強哭訴其“崩潰”,而后又是馬某反咬一口,最后又將第三方宋某牽扯進來,鬧得那是一個不亦樂乎。
不過,最后看點的不僅是主角三人組,還有旁觀的群眾。
不得不說,現(xiàn)在的觀眾一代比一代強,隨機應變的能力越來越厲害了。先是在王某強哭訴的新聞里力挺王某強,大罵馬某。劇情一反轉(zhuǎn),就頂著同樣的ID罵王某強,如此反復,熱鬧極了。
但是,靜下來深思,卻還覺得事件不簡單,這里面透露出來的是民眾的惰性。懶惰乃七宗罪之一罪,由此看來,民眾已深陷懶惰無法自拔,而這懶惰還并不是普通的懶惰,而是惰于思考。
惰于思考,換句話說就是思想隨波逐流。如上述觀眾不經(jīng)思考前后說出截然相反的話語,墻頭草兩邊倒,盲目前行。歷史上,如果讓我說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,我會選擇中國現(xiàn)代史上最可怕的十年——文化大革命。當我翻著關于文化大革命事件的照片,我會感到毛骨悚然,因為一大批的紅衛(wèi)兵舉著紅色的語錄本狂喊,像極了如今的邪教團體。當時的年輕人,處于戰(zhàn)后的迷茫狀態(tài),對毛主席的話深信不疑,即使錯了也不加以思考實行,誰知道又多少年輕人,在錯誤指令下狂熱的實行,犯下滔天大錯,又有多少無辜的高級知識分子被戴高帽,游大街,恥辱的死去!這已經(jīng)不只是思想鈍化的表現(xiàn),而是愚昧了!《孤獨六講》中曾提到,“在文革中一定要緊盯開頭人,等一般人同意了要趕緊同意,千萬不能成為剩下幾個或作對的一方。”上頭的人惰于思考,下頭的人就不敢思考。這樣,才會使那十年的中國停滯不前。文革已經(jīng)是一個深刻的教訓,只可惜現(xiàn)在的人還是停滯不前。
如果說“文化大革命”是因為特殊年代特殊時期所造成的思想惰性,情有可原,但如今的我們已然不在處于那個戰(zhàn)后的迷茫時期了。生活中,需要思考,我們遇事應該以兩面化去想一個問題。例如:這件事情對不對?為什么對?又為什么不對?這之間的過程需要思考。就像黑格爾的“正反合”你提出一個正方,我提出一個反方,這樣慢慢思考。最后合并一體,形成一個最終答案。如現(xiàn)代魯迅先生相信社會前進論“總以為青年必勝于老年”卻在現(xiàn)實中發(fā)現(xiàn)不對,從而大量思考,找出缺漏與錯誤,這就是真正的思考,這才能進步。
思考一切,對任何事提出疑問與不同的看法,這才能推動社會前進,這樣才能走向未來,取得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