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兩聲謝謝中想到的
那是九月三日傍晚,夕陽西下,夜幕漸臨。我去西天竺登山,走到山腳,突然發(fā)現(xiàn)有一個七、八歲的小男孩兒獨自一人也在往山上走。懷著好奇,我加快步伐趕上了他。他認得我,呼道:“老師好!”于是,我放慢腳步,跟他邊走邊聊:“你爸爸、媽媽來了嗎?”他回答說,“沒有來”。“你家住哪兒?”“就在不遠的外江口”。外江口與西天竺雖然處在同一個村,但也有三、四里路,一個小孩子在這幕色已臨的七點多,獨自一人外出活動,很不安全。于是我向他說。“你認識我嗎?”他說:“你是高老師,我在讀一年級。”出于一個老師的責任我對他說:“今后不能一個人外出活動,如果要出來,必須有家長陪同,否則會有不安全的事情發(fā)生的”,我還要他把我的話向家長說說。我們邊說邊走,一直走上山頂又回到山下,完成了此次登山健身活動,下山后,我送他到離家不遠處。第二天同樣的時間,他媽媽領(lǐng)著孩子早早等侯在山腳下,見我來到,他們母子倆忙迎上前來,其母親用帶有感激的語氣說:“謝謝你,高老師,你昨天對我孩子說的對,今后我們一定會讓兒子注意這一點”。
還有九月九日吃過晚飯,我在鎮(zhèn)中學操場參加健身活動。恰巧一位家長同在,我們的話題自然扯到了學生的教育上。說到她孩子的教育時,這位家長很無奈地說起自已孩子的吃食和肥胖的事:兒子才12歲,身高一米六,體重達80公斤。她說她在校午餐大多是不吃,吃了也是一點點,只有魚、肉要吃,蔬菜碰也不要碰,到家里餐餐吵著要吃肉,有時一只甲魚一餐也能把它吃完,這么胖的一個人了,真擔心他的身體。他母親問我有什么辦法糾正孩子的飲食習慣。就在她說的同時,走來了一位同事,他聽到這位學生在校不吃飽飯,就迎合著插嘴說:“學校的午餐是不好吃,老師也不要吃,我們都是……”。這位家長不表態(tài)不作聲。我連忙接上話題:“現(xiàn)在的學生大多喜歡吃油炸的、燒烤的、著色的食品,而一些流動攤商的食品雖然從外表看色、香、昧齊全,但不安全、不衛(wèi)生;學校午餐營養(yǎng)搭配是比較科學和合理的,要多教育他營養(yǎng)的攝入要多樣,不能偏食”。這位同事見話不投機,一陣寒喧后離開了。這位家長又跟我聊了起來:“高老師,我不是*老師說的這個意思,我是想和你說說我兒子這么胖,有什么辦法讓他減肥”。之后,我們又就這個話題聊了起來,聊著聊著,這位家長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,竟然一個勁兒地說:“謝謝你,高老師,今天聽了你的話算是幫我解決了一個難題”。
就是這開學不久,不經(jīng)意的兩聲“謝謝”,卻讓一個從教三十多年的我第一次真正讀懂了“師者,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也”這句話的真正含義。遺憾的是我們大多的教師,很多的時候除了“授業(yè)”,總是很少想到還要去“傳道”與“解惑”。不是嗎?上面第一聲“謝謝”無非是謝老師在校外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很普通的傳道,第二聲“謝謝”也無非是謝老師幫家長找到了一個很普通的解惑方法,僅此而矣。由此我想,倘若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在經(jīng)意和不經(jīng)意間,在校內(nèi)和校外,均能對學生做到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兼顧,那么我們的學生一定會更加健康的成長,我們的家長一定會更加的開心和放心,我們祖國的未來一定會更加有希望。
再者話說回來,師者,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,這對教師來說不是什么特別的要求,而實在應該是教師的職業(yè)底線,做好是應該的,沒有做好實在是我們失職。 譬如上面兩例,其一教師對學生進行校外教育和引導責無旁貸。教師關(guān)注學生的成長,校內(nèi)、校外都是應得到重視。校外生活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天地。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不只限于課堂的說教,校內(nèi)的管教,更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,而忽視對學生在校外關(guān)注和引導,當學生在校外出現(xiàn)的一些不安全行為,甚至是不良行為時,作為教師,應積極進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導。這應當作為教師的職責范疇。古人尚有“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”的責任感。我們當代人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更應有所擔當,決不能視之為是“與己無關(guān)”的事。
其二教師應當用正面、積極的教育態(tài)度與家長、學生進行溝通。對學生的教育,不能夾著教師的個性嗜好、個人情緒等。我們在對學生進行陽光教育,就是要讓學生正確認識是非曲直,懂得什么是應該做的,什么樣的事是不能做的,對學生遷就、護短或以教師自身不良舉動為學生的偏向去開脫,則對學生健康成長極為不利。當今家長也希望我們教師從陽光、積極的心理層面去教育學生,使其成為人格健全、品質(zhì)高尚、身心健康、積極向上的一代新人,更不希望教師用個人情緒化傾向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。因此,如果不從正面、積極的方面去教育,為學生、家長所不受,既影響教師的教育效果也有損教師自己的形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