揮一揮長矛,頃刻間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。吆一聲戰(zhàn)馬,他攜帶去對大漢最深切的眷顧。他去了,隨著敵人去了,我看到了孤獨和無奈。難道忠義和報國不能兩全嗎?
他走了,帶著對大漢的眷戀,帶著反攻匈奴的雄心;他的走,讓他的家人飽嘗滿門抄斬的苦難;他的走,讓一位正直的史官遭受人間最慘忍的宮刑;他的走,也使人們對他充滿了懷疑,甚至怨恨。
面對歷史,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李陵事親孝,與士信,有國士之風(fēng)。正如白居易所書:“設(shè)使陵不茍其生,能繼以死,則必賞延于后世,刑不加親;戰(zhàn)功足以冠當(dāng)時,壯節(jié)足以垂后代。忠、孝、智、勇四者立,且死而不朽矣。”我想,李陵在當(dāng)時也想到了,可他卻拋棄了這些,因為他不想看到有更多的壯士戰(zhàn)死殺場,有太多的血流在這片土地上,他想到的是大義。他做出這個決定,真是太難了,他要面對和承受的實在是太多太多,可他堅定地選擇了大義,他把自己的名節(jié),家族的安危都置之度外了,只帶走了對老百姓的愛。
朔風(fēng)凜冽,他與冷月做伴,北顧中原,將“臥薪嘗膽,反攻匈奴”的雄心銘刻在心靈深處。冷宮冰床,他與孤獨為伍,悵望大漠飛雪,將“戰(zhàn)死殺場,千古留名”的壯志深深埋藏,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——精忠報國。他用自己的錚錚傲骨敲響千秋的絕唱——愛民。
好一個李陵,他用睿智,銘刻下對大漢忠貞不渝的信念。“身在曹營心在漢”,他在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一段愛國將領(lǐng)的報國史。
此時的李陵驚呆了,當(dāng)他聽到由于他的投敵而滿門抄斬時,他開始懷疑,難道自己的大義卻不能被人理解嗎?難道自己真的成了世人眼中的叛徒嗎?他悲嘆了,也許是自己錯了,他又一次走了,走進(jìn)了一個永遠(yuǎn)都出不來的宮獄。
我明白了李陵,忠義,只不過是對統(tǒng)治者的,愛百姓,方才是永恒。只要他的士兵能得到保全,他吃苦受辱也心甘情愿??蔁o情地現(xiàn)實讓這位錚錚愛國志士背上了黑鍋,真心愛國反而受到誤解,然而他問心無愧,這就是李陵。
如果歷史重演,我愿做那個集正義于一身的太史公,為李陵再遭一次宮刑,因為我認(rèn)為一生能作這樣一件事,值了。
噢,永遠(yuǎn)的李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