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又夢回1400年前的夜晚,已是白露時節(jié)。清露盈盈,美得如畫。又令人頓生寒意,月兒皎皎,卻覺得只有故鄉(xiāng)的月亮最明……
——題記。
唐詩是那個繁華時代的標志,“青天有月來幾時,我今停杯一問之。”“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。”李白的詩句將我們對唐詩的印象停留在了浪漫、孤高的似仙俠、道隱之氣中,而杜甫將我們對唐詩的印象提升到沉穩(wěn),略帶孤獨的寫實寫史之中。“ 三吏”“三別”《兵車行》描寫的那個兵役繁重的年代;他的詩描繪著那個時代的發(fā)展走向,“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”強大的現(xiàn)實對比,深刻概括盛世中的尖銳矛盾,暗示安史之亂爆發(fā)的必然性;《羌村三首》記回鄜州省家事,重逢后的悲喜交加,反映歷史的真實畫面,抒發(fā)一己之情。
“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(xiāng)明。”每次讀到這句是總會有一種感慨,水汽朦朧的夜晚,同是一輪月,而我總會想明月的那頭,獨自思念兄弟親人的杜甫,纏綿的愁思,夾雜生離死別的焦慮不安;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,本是無差別,偏要說故鄉(xiāng)的月亮最明,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,偏要說得那么肯定,不容置疑。透過這句是我似乎讀懂他,他是在安史之亂中,顛沛流離,飽受艱難,懷念家人卻心系國家的人。
黃沙滾滾,終不見了杜甫的身影,卻一片濃霧中走出一位女子,她同樣經(jīng)歷了一個盛世的轉(zhuǎn)折。作為一位上層婦女,他不可能為國為民建立其他功業(yè),而凡是在當時條件下能夠做到的,她都做出了最大限度的奉獻。
“暗淡輕黃體性柔,情疏跡遠只留香。”她的詞句都是那樣輕柔美麗,使我感覺不是在寫物,而是在寫情。“梅正妒”“菊應(yīng)羞”,總以擬人寫法寫花,俏皮、活潑,“騷人無煞無情思,何事當年不見收。”這首詞最能體現(xiàn)她的個性。傳說屈原當年作《離騷》,遍收名花珍丹,以喻君子修身之美德,唯獨桂花不在其中。李清照很為桂花抱屈,因而毫不客氣的批評先賢。長期的封建社會,埋沒了無數(shù)有才能的婦女,她像卓文君、蔡文姬一樣取得如此成就,正是他們不肯服從男性心中道德的叛逆。
“何須淺碧深紅色,自是花中第一流。”淺碧、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,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,于桂花來說卻是無需添加。它濃郁的香氣,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,顏色淡一點又有什么要緊呢?這是作者對于美學的觀點,也是對自己的總結(jié)。
詩詞創(chuàng)造了情誼,情意喚醒畫意般的人生,詩情般畫意人生,永遠閃爍在歷史的長河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