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亮知識的火把,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,19年的清貧、堅守和操勞,沉淀為精神的沃土,讓希望發(fā)芽。”
這是2008年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李桂林、陸建芬的頒獎詞。
總有一種力量,讓我們淚流滿面,總有一種真情,震撼我們的心靈,每年的感動,叩擊我們幾近干涸的心,讓愛的暖流涌入。
在大山的深處,有一對夫妻,用18年的堅持,用18年的青春,在懸崖邊哺育嗷嗷待哺的一只只渴求飛翔的幼鷹。
每天雞鳴時起,深夜時睡,在三尺講桌前,用一支支粉筆給大山的彝族娃娃描繪人生的藍圖,在豆油燈下,用一支掉漆的鋼筆,給求知的孩子批改作業(yè)。一切都是如此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們用無私澆灌了這貧瘠的土地,讓幼苗長成參天大樹。
順著天梯向上望,到處是云霧繚繞,到處是懸崖峭壁,但是每周一,總有一個身影,靜靜的等待孩子們的到來,靜靜地沉思凝望。攀爬過五座峭壁上的天梯,一排極為普通的磚瓦房刺入眼眸,只有最為簡陋的課桌和講臺,就是這樣的校舍,也是他們十幾年的勞動,徒手用一磚一瓦堆砌而成。書聲朗朗,一撥一撥的襲來,迎合著那東升的太陽,這一幕是那么的美。這都是他們生活的希望啊!
校舍門前,矗立著一根細鋼桿,就是這根鋼桿讓孩子們親身感受了升旗的肅穆和莊嚴,感受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。許多村民每每路過這里,都會駐足凝視這飄揚的五星紅旗,他們用文化熏陶了這個被塵世遺忘的角落,讓大山的希望從此騰飛,從此把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天地。
有人說老師是紅燭,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。順著他們耳鬢隱約的白發(fā),我知道他們用自己最黃金的歲月幻化成一縷光芒,照耀這角落。
有人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(lián):
一支粉筆,兩袖清風,三尺講臺,四季晴雨,加上五臟六腑,七嘴八舌,九思十想,教必有方,滴滴汗水,誠滋桃李滿天下。
十年寒窗,九章算術,八索文思,七緯地理,連同六藝四書五經(jīng),三德兩雅一心,誨人不倦,德育英才澤神州。
他們是“共和國的英雄”,他們?yōu)橹袊幕A教育拋灑了汗水、淚水和血水。他們教書不是為了謀生,不是為了金錢,而是為了別人更好地活著,有機會走出大山,在社會大潮中發(fā)展自己,磨礪自己,實現(xiàn)自己的人生價值。他們每月不足1000元的收入,幾乎全部用在了大山,他們年幼的兒子,只能自己一個人面對成長。他們將近晚年的父母只能憂心憂慮度過晚年??v然他們有太多的不舍,縱然他們有太多的顧慮,但是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向大山深處走去,做不負責任的父母和子女,拋棄塵世,拋棄一切的心靈雜念,用兩顆圣潔的心帶領孩子去追求知識,追求夢想。
埋頭于自己耕耘,淹沒于世俗的大海,在寂寞的夜為孩子們規(guī)劃明天,在和煦的晝,為學生們創(chuàng)造未來。沒有鮮花,沒有掌聲,沒有在一期核心報刊上發(fā)表過自己的文章,但他們依舊誠懇,依舊敬業(yè),踐行的“為人師表”的責任和義務。
當鄧小平用“三個面向”奏響新時代教育的前奏,當江澤民提出“科教興國”,一切都蓬勃發(fā)展起來之時,他們耕植于自己那片荒涼的土地,用汗水灌溉嗷嗷待哺的祖國的花朵。當唱響“我們是祖國的俄花朵……”時,我們必須把這無畏艱難,追逐夢想,將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老師們記在心間??赡芩麄円卵b簡樸,可能他們蓬頭垢面,可能沒有政治理論大師那樣的廣度和深度,但無論如何,他們那一份奉獻的心,需要我們銘記在心。記住他們,為功利的心找一個棲息之地,為利欲的心找一個家,讓它們沉浮于黑暗,給真實獻身于光明。讓自己在真善美中學會學習、學會生活。
總有一種力量,讓我們淚流滿面,總有一種真情,震撼我們的心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