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《西游記》,真是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,吳承恩筆下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中國每一位百姓的心里。以親切、平易、善惡分明、滑稽可愛的人物以及獨具特色的親和力。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,守護著孩子們心中的希望和夢想。
曾經(jīng)有一段時間。我很討厭《西游記》中的唐僧,那個所謂的大善人。是非不分,一次又一次被騙。一次又一次誤會悟空。固執(zhí)的他非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西天。一點防身本領(lǐng)也沒有。只能靠徒弟走完這行程。只懷有慈悲之心。又有什么用?關(guān)鍵時候,還會給自己引來災(zāi)禍。別人會“吃一塹。長一智”??赡巧屏嫉某黾胰藚s每次都選擇相信妖怪所變的人樣,更讓人不滿的是他不聽徒弟的忠告。我覺得這樣的人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里,只會被淘汰。
但某一天,當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唐僧時,卻又覺得先前的判斷未免有失偏頗。唐僧總是以最真的心態(tài)看待生活。他認為每個人都是善良的,這種真誠的心又有什么錯呢?正因為他的慈悲心腸。才會誤會徒弟。責怪晤空沒有善心。正所謂“愛之深。責之切”。唐僧對孫悟空關(guān)心愛護。才會不能容忍他的“不善”。唐僧。
不忍踩死一只小螞蟻。整天把“出家人慈悲為懷”掛在嘴上,可他的內(nèi)心卻如此堅毅,不屈不撓,永不放棄,一心要走到西天取得真經(jīng),九九八十一難始終沒有讓他退步。
稍稍讀懂了《西游記》后。再認真地品讀唐僧這個人,常讓我情不自禁地陷人沉思之中。
在這經(jīng)濟飛速發(fā)展、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里,當人們普遍將獲得經(jīng)濟利益作為首要任務(wù)時,我們更應(yīng)有一顆對人慈悲、于己堅毅的心。心地善良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。才能無愧地生活在這個社會里;擁有一顆堅毅之心,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,才會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我并不認同‘’人善被人欺”的說法,相反,我認為善良慈悲的人能得到更多,至少有心里的滿足與安慰。在競爭中。我們也應(yīng)堅持不懈,去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艱辛,不能被挫折打敗。
堅持自己的目標,把大困難分解成多個小困難,把小困難一個一個解決,那么最大的困難也終將會消失。我們也就用不著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痛哭流涕,人生本來就充滿坎坷。沒有創(chuàng)傷的珍珠貝,怎會有閃爍迷人的珍珠?跌幾次跤,摔幾次跟頭,是經(jīng)常的事,即使失敗了。我們也可以從頭再來;如果勝了。我們就可以把腳下的基石夯硬。
把人生當成是一條取經(jīng)路,學習唐僧的精神,不斷拼搏奮斗。“世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”,只有自己不怕困難,困難才會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