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日歷,短短二十多天的寒假眨眼之間流逝,行程被安排得細密緊湊,如同一臺強而有力的壓榨機,擠壓著我們少得可憐的時間。蒼白中,我不禁懷疑除了睡覺自己還做了什么?時光倒流,在細細密密得夾縫中似乎是有那么一走在空曠的街道上,屋檐上、樹枝上那星星點點紅色暗示著春節(jié)的來臨,但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又似乎于此相互矛盾,令我不禁想起記憶中的那片紅——家家戶戶得屋檐下掛滿了紅燈籠,在皎潔的月色下放著噼里啪啦的紅鞭炮;小孩子們緊緊攥著手中來之不易的大紅包興奮得一塌糊涂,老婆婆和老公公身穿紅色的唐裝互相攙扶著欣賞煙火。
相比之下,今年的春節(jié)顯得有些“寒酸”,可能是被“世界金融危機”打擊得一蹶不振,又或許是被胡書記提倡的環(huán)保節(jié)約所影響。可再怎么說也是中華民族的大節(jié)日,大年三十晚的煙花爆竹聲照樣不絕于耳;家家燈火照樣熬過通宵;該收的紅包照樣一文不少。但怎么說呢,感覺上就是少了過年的感覺。想想看中華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到了今日已經(jīng)不知是多少個年頭了,與其說是慶祝,不如說是一種習慣。
小年夜的晚上,我這樣問媽媽:
“為什么總感覺沒有過年的氣氛?”
“那是因為你長大了,沒有壓歲錢可以收啦!”
媽媽所說的或許只是一句玩笑話,卻讓我恍然大悟。
突然想起不久之前的一句網(wǎng)絡用語“過的不是年,是寂寞”,可能它沒有多么高的真實程度,但確確實實說到人心坎兒里去了。
不妨想想此刻在福利院里的老人、在外打工的游子的感受,對于他們來說的“年”,相對的他們親人又會過個怎樣的“年”?
總有一天小孩子會長大,中年人會變老,老年人會死去,上蒼是很公平的,賜予人們每個年齡段的煩惱,讓他們有不同的過年感受,過年其實就是一種排泄煩惱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