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的靈魂是肯定有的。而有的人卻為了某些利益而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,而又有些人,卻用自己的某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是個有血,有肉,有魂的人,自己的靈魂也將被自己的行為所裝飾......
今天,我們學習了《左公柳》一課,文章主要講的是:作者在塞外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株柳樹,導游講述了樹背后的故事。而這事的主人公,便是剛毅,睿智,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愛國人事——左宗棠。
當我一口氣讀完了這篇文章后,掩卷靜思。我不禁被這六旬老人愛國愛民,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所震撼和打動。
想想,如果兒女孝順的老人,在這六旬之時,早已是在家享清福了,哪還會為吃穿發(fā)愁?哪還會擔心國家大事?而左宗棠不同,他在平常人享清福的年齡,卻主動請纓,前往千里之外的茫茫大漠去收復失地。想想,他這一去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去的,要不然他怎么會抬著棺材上戰(zhàn)場?他那視死如歸的氣勢又能壓倒多少貪生怕死之徒呀!
戰(zhàn)場殺敵必定會生靈涂炭,我相信,左宗棠也明白其中的道理,要不然他也不會讓部隊邊打仗,邊植樹。再加上戈壁十分荒涼,多年無人居住,讓戰(zhàn)爭一鬧,就又會擴大這大漠面積,植樹造林便是必不可少的了。這樹一植,許多鄉(xiāng)民回來了,這絲綢之路又重新打開了。
想到這兒,我不禁有個疑問:為什么左宗棠一把年紀還要戰(zhàn)場殺敵呢?如果說是誓死保衛(wèi)祖國的每一寸土地,那大臣們都主張放棄,皇帝也開始動搖了,他又何必多此一舉?不僅得罪了那些皇室貴族,也會讓皇帝心里多少有一點不舒服。如果新疆是個聚寶盆,非守不可,他也大可不必主動請纓,自己以年歲已高,行動不便等借口完全可以把這個重擔扔給別人,也不讓自己的家人提心吊膽,又可以不用上戰(zhàn)場拼殺,何樂而不為呢?
可他沒有,在他骨子深處的靈魂,心里一定裝的是國家興亡,百姓安危,這樣的靈魂不正是現(xiàn)在的人正需要的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