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叮……”上課了,同學們紛紛走進教室,一切都和往常一樣,可惟一不同的是,講臺上多了一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。正當同學們悄悄議論的時候,語文老師走了進來,看到講臺上有個蘋果,思考片刻,一本正經地對我們說:“今天正好是作文課,同學們就以這個蘋果為題,發(fā)揮一下個人想像力,把它寫成一篇文章吧!”“???開什么玩笑?一個蘋果,有什么好寫的!”同桌自言自語地說。“這是新概念作文吧?”老師會意地點了點頭。同學們使勁瞪著蘋果,絞盡腦汁,使本來很沉寂的作文課堂,變的沸騰起來。
幾何課上,善于邏輯推理的幾何老師向我們傳授“破案”要領:“你們看,這個蘋果上有個小小的口紅印,說明是個女子留下的”。然后又煞有介事的按了按果皮說:“這個蘋果的皮已經變軟,說明放置的時間較長了。”同學們聽了,都使勁地點了點頭,對幾何老師的推理敬佩不已。物理老師則是對這個蘋果極為贊賞。“早在17世紀,正是一個蘋果,引導牛頓發(fā)現(xiàn)了萬有引力。從此,物理學才進入了嶄新的一頁……”物理老師一番話后,使一些同學對這個蘋果充滿了敬佩,但也使個別的人對它產生了極大的厭惡,因為正是它的“同類”致使物理書中的內容變得那么深奧……一時間,這個蘋果竟被傳的沸沸揚揚,別的班的有些同學竟也都來看這個蘋果,蘋果成了全年級的焦點。生物老師顯然也聽說了各種老師的見解,自己當然也當仁不讓,不甘示弱,向我們侃侃而談:“被咬去的這一部分是果皮,屬蘋果的保護組織,而里面的呢?則是果肉了。
看!這周圍被咬部分已經發(fā)黃,說明其已經死亡。由于長時間在空氣中暴露,蘋果已經被細菌侵蝕,過不了多久便會腐爛,發(fā)出異味。所以,我建議把它‘處理’掉”。到了下午,講臺上的蘋果已經不見了,我想:大概是做值日的同學響應生物老師的“號召”把它給“處理”了。但它卻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知識和樂趣,真可謂算個“功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