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邊,只剩下這一抹余暉。殘陽如血。遠方,夕陽在地平線上掙扎著,奮力散發(fā)著血紅色。都說夕陽是晚開的花兒。這樣的場景,是否能勾起你美妙的遐思呢?對于夕陽你會給予什么樣的評價呢?
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,無不贊嘆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,而對于日落,會去贊嘆的人卻寥寥無幾,也很少人去流連觀賞,吟詠描繪,或許對于日落,人們只是抱以遺憾去觀賞。是什么造成的?恐怕是壽于一種感情的牽制。或許這鋼琴來源與李密的《陳情表》:“但以劉日薄西山,氣息奄奄,人命危淺,朝不慮夕”。就連李商隱的《登東游原》也不禁唱出:“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”。意謂夕陽縱好,可惜維持不了多少時間。馬致遠,也感嘆道:“夕陽西下,斷腸人在天涯”。他們借著如此壯麗的景色抒發(fā)著悲涼的情感。就這樣,“夕陽”被后人硬生生地掰成一個寄托傷感的詞匯。我們何嘗不認真的體會看呢?
是,沒錯。我們不得不承認夕陽是終結者,都說夕陽是結束一天光明的惡魔。她在天與地的交接處,緩緩墜落。當夕陽西下時,便結束了這一天的光明。夕陽紅暈色的,有一種秋天的悲戀,很孤獨很無奈。就如同夕陽在地平線上垂死掙扎,最后還是被勻速運動的時間狠狠往下按。她終于可以休息了,但第二天的夕陽便不再是她了,是另外的夕陽,他們只為在傍晚散發(fā)出他們最后的光芒。你是否想過,夕陽之后會是什么?是朝陽,是第二天光明開始的傳播者,而夕陽就如同和朝陽玩了一場接力賽。因此,我們何不換一個角度去體會呢?
夕陽他在地平線上掙扎著,奮力散發(fā)著血紅色的光輝。她是在傳播希望?。〔诲e,毫無疑問,夕陽最后是沉下去的,平常人看來這是消極的。但她那是紅色的光芒,和我們國家的紅旗一樣的,是紅色的,是積極的,是讓人們有了理想,有了希望的光芒。在漫漫長夜中祈禱著,渴望一個新的太陽誕生,給我們帶來更加積極的光芒。她在下沉時,她孤獨,她寂寞。如果我們靜靜的觀賞,你能感受到她還存著一絲眷戀。雖怕死,卻在臨死前散發(fā)出最后的一點光和熱。寫到這里,窗外已是夕陽西沉,我只能癡癡的望著她,無數(shù)的話語堵在胸口卻說不出來,也不知道該如何贊嘆她,如何表達我對她的喜愛啊…。
明天都有一個夕陽,只不過每天的夕陽都不一樣,我們每天從日出開始叫就希望阻止陽光消失,阻止夕陽下沉。所以,稱夕陽是希望的傳播者。
夕陽,我們該如何去觀賞她?只有用心靈,用靈魂才能真正的去體會,去領悟,去讀懂。因為讀懂了她,夕陽在我們的心目中的形象就越發(fā)高大。
作者:紫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