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每個人心中大多認為孟子所說的在生義不可兼得時,要舍生而取義是對的,因為他是圣人,所以就使成千上萬的人思想不同。可是誰又想過他所謂的賢者是不是對的呢?
大家都知道文天祥寧死不投降,覺得他很愛國,可是如果他投降的結(jié)果又是怎樣的呢?他也許會為百姓做更多的事,但是他沒有,南宋的腐敗朝廷也不能為百姓帶來什么幸福了,這難道不是愚忠嗎?如果他放下他的尊嚴,他的人生也許會比現(xiàn)在更有價值。
孟子自己又何嘗不是呢?有一次和齊王意見不合而不過問朝政,而而齊王授之萬鈡也不回去,他只知道盲目堅持自己的尊嚴,他難道不知道這些俸祿可以幫助更多的百姓嗎?他沒有這么做。
如果人人都這么做,這么想,就不會有韓信甘愿受胯下之辱,就不會有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”的的俗語了。作為一個人而言,難道不該用有限的生命來做盡可能有意義的事嗎?為什么要舍生取義呢?想想這樣真的對嗎?
敦化一中初三:任成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