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佛經(jīng)》中有云:“身是菩提樹,心為明鏡臺。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”縱觀天下,大到國與國的戰(zhàn)爭,小到人與人的猜忌。無非是利益之心作怪。唯有淡泊明志,寧靜致遠,才可使身心怡然。
孟子曰:“養(yǎng)心莫善于寡欲,其為人也寡欲。”此言極是。斯人已去,唯徳永存,他沒有把巨額財產(chǎn)留給后人,而是給了天下莘莘學(xué)子及千萬百姓。他便是邵逸夫先生。邵逸夫先生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將永遠燭照中華文明的歷史,時間無涯,人生短暫,前路蒼茫。就是在這種境界中,邵逸夫先生安詳?shù)淖哌^107個春秋,留給后世的,是遍及神州大地的逸夫樓,是崇高的敬意和不盡的仰望。
有人說,高考是一座圍城,里面的人叫嚷著要出來,外面的人卻拼命的想沖進去。處于高三階段的我們愈發(fā)變得浮躁,一次次的挫敗使我們倍感迷茫,不知道路在何方。星云大師在《修好這顆心》中似乎給出了很好的詮釋。他說:“在等待的日子里,刻苦讀書,謙卑做人,養(yǎng)得深根,日后才能枝葉茂盛。”這一席話如同一縷清泉,滌蕩我們的心靈。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認為“恬虛無”。即平淡寧靜,樂觀豁達,凝神自娛的心境是養(yǎng)心。年幼的蘭鴿無憂無慮地打發(fā)著瑣碎的時間,輕輕地哼出了一首首動人的歌曲,青春的男孩,發(fā)出動人的女聲,無意間,他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華麗轉(zhuǎn)型,并最終發(fā)展成為亞洲反串天后。那時的他,凝神自娛,全然不知日后會有如此成就。純真的如同含苞待放的蓮花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”。
徘徊在人生路口,難免失意,難免彷徨;跋涉在人生路口,充滿熱情,充滿希冀;走在人生路上,迎難不止于浮世,保留自己的那份純真,給人以光明和愛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沿途一片美好,風(fēng)管旖旎。
身是菩提樹,心為明鏡臺。愿你我能在喧囂的塵世堅守那顆高潔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