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熱愛學生,誨人不倦”是亙古不變的師德規(guī)范要求中,道理很簡單,沒有愛就沒有教育,但什么是師愛,師愛究竟如何構建,是我們平時很少深入思考的問題。關于師愛,學者們有許多論述。最近我讀了弗洛姆《愛的藝術》一書,得到不少新的啟示。他是這樣將不同的愛加以區(qū)別并分析愛的歷程的:首先,他談到母愛,認為母愛是一種無條件的、對無依無靠者的愛。孩子獲得母愛不需要其他條件,只要是她的孩子。母愛無私而偉大,人們稱母愛是自然、是土壤、是海洋、是安寧、是無憂無慮。但母愛的無條件也有消極意義,孩子可能因此無所作為,從而推動自己的主體性。其次,他分析了父愛,認為這是一種有條件的愛。父親講,我愛你是因為你盡了義務。父愛與母愛不同,母愛是存在的愛,父愛是應得的愛,代表理性的愛。這就迫使孩子為了獲得它而更加努力,這就有利于主體的發(fā)展。再次,他分析了愛的第三發(fā)展階段--自愛。經過母愛、父愛之后,人成熟起來,使自己既成為自己的母親又成為自己的父親,揚棄了父愛和母愛,把二者辯證地統(tǒng)一起來,既具母愛施愛的本性,又具父愛獲愛的能力,有了自我尊重、熱愛和對人尊重和理解,形成自己的良心。弗洛姆把愛的發(fā)展歷程表述為:接受母愛--尋找父愛--表現(xiàn)自愛的過程。他認為,作為教師,這三種愛是凝聚在自己整體人格中的,并指出:會愛孩子的老師要根據不同情況把它零售給孩子,在零售中體現(xiàn)出教育目的、教育水平和教育藝術。那么,教師的愛是一種怎樣的愛呢?首先,教師要像母愛那樣無條件,對任何一個學生,不管其長相、個性、家庭背景、學習成績、行為表現(xiàn)如何,都給予愛護。教師愛學生應是無條件的給予,認識到“我愛學生無條件,只因為他是我的學生”。這種師愛會使學生感到母性的溫暖,他失敗時可從母親懷抱中得到支撐,焦慮時可得到勇氣,成功時可獲得鼓勵。學生在“母愛”中不必膽戰(zhàn)心驚,而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(xiàn)自我,從而為班級創(chuàng)設家園的氣氛。其次,教師在廣博母愛的基礎上又扮演著父愛的角色。它與母愛互補互存,對學生有嚴格的規(guī)范要求,為學生履行規(guī)范創(chuàng)造條件,使其在“討好”中形成尋求愛的能力,在一種積極的心態(tài)中發(fā)展主體性。在學生形成自愛的階段中,外在規(guī)范內化為他的道德良心,自愛的學生從教師那里繼承師愛的兩種牲:學會愛人和贏得別人的愛。高明的教師既能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的學習與生活,又能讓愛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發(fā)芽生長。這就是成功的教育,這說明教師已具備了成熟地師愛。這種成熟的愛最核心的部分是體現(xiàn)對學生的尊重。尊重的內涵十分豐富,它不僅指不體罰、不訓斥學生,更意味著尊重每個學生的發(fā)展權利、發(fā)展?jié)撃?、發(fā)展機會,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,尊重學生的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。尊重是現(xiàn)代師愛的靈魂,是學校德育的核心,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智慧。尊重本身就是教育,就是在師生交流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的最自然、最直接的人格精神的培育,就是讓學生在受人的尊重中學習尊重,在被人愛中學會愛別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