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初三作文 >

禮尚往來話人情_初三議論文1000字

禮尚往來話人情_初三議論文1000字

眼下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從城里到鄉(xiāng)下,人情風是愈刮愈烈。

人情的種類越來越多,光是做生日就有整生和散生。還有生兒滿月,子女婚嫁,上學參軍,入黨提干,喬遷新居,開業(yè)慶典,都要請客趕人情。人情名目繁多,讓人應接不暇。人情的檔次越來越高。過去,有人情家里做事,捉只雞、提瓶酒,大家在一起熱鬧熱鬧、慶賀慶賀,賓主都高興和開心??墒乾F(xiàn)在時代發(fā)展了,你隨上50元、上百元的禮金,別人看不上,有時隨禮者也覺得拿不出手。好象禮隨得不重,別人就會小瞧自已。禮重心沉,禮多心痛。這禮越來越重,禮金越來越燙手。

禮尚往來,這是中國的一個文化傳統(tǒng)。大家如果都在親情中為尚不可。但是現(xiàn)在的人情一是越來越重,再就是越來越變了味。難怪有人批評說:這是變了味的人情。

人情一重就超出了人們的承受能力,嚴重的要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正常交往。俗話說,人情大似債,頭頂鍋兒賣。別人請了你,你就得隨人情,許多農(nóng)村也叫趕人情。即使手頭一時無錢,找別人借一轉(zhuǎn)的債也要把人情趕上,否則,別人會覺得你瞧不起人,不好結(jié)交和來往。別人都拿的一百元,你偏只拿五十元,也會覺得臉上無光。因而即使是踮著腳做人,自已不吃不喝,咬著牙巴骨也要把人情趕了。

有的為了尋找心里平衡,也有的是為了把趕出的人情撈回來,一些人就變著花樣做事,讓人前來趕人情。據(jù)說農(nóng)村一個地方有一戶人家一年上頭盡在趕別人的人情,而他家確實沒有什么事可做,于是,在他家母豬下兒時,他便借機把全村的人請了個遍。你做得初一,我便做得十五。許多農(nóng)戶蓋廁所也要請客。于是,人們成天都在忙于趕人情喝酒,下地種田和外出打工做生意就少了心思,長持以往,豈不要影響地方經(jīng)濟和社會的發(fā)展。

城里人情負擔也不輕,平時往來不多,也沒有什么經(jīng)濟上的交道,但家里做起事來,這時便想起了你。有時給你下個帖子,讓你很風光很體面地掏腰包。有時一個電話打過來說讓你來喝酒。一問,為什么,方才告訴你他今天過三十歲生日什么的,這不是讓人哭笑不得么。倘若你事先不打聽清楚,胡里胡涂地跑到酒店去喝酒,你以為是平時呀,吃后嘴一抹,走人,恐怕要被別人嗤笑和漫罵。有的還不可思議的是借人情之機斂財,特別是有職有權(quán)的人,家里不管是多大點事,只要有理由就會主動讓人早早放出風來,什么時候,什么地方,做什么事,請同志們來喝酒,表面上看是關(guān)心部下,聯(lián)系群眾,實則要借機撈一把。人情在這里又成了少數(shù)當權(quán)者受賄的天賜之良機。

由此看來,趕人情當休矣!人情之風當剎。

恥之死_初三議論文1000字

我是一個愛歷史的人,思緒常常隨著歷史橫游八萬里,縱觀幾千年,泛舟史海時算是能觀景曉情了。

孟子曰:無恥之恥,無恥矣。想不到他老人家早在千百年前就看破人性,令人掩卷深思。

恥之死,讓我對歷史重新感悟。

春秋戰(zhàn)國之時,戰(zhàn)火紛飛,各國互相吞并。吳國、越國作為后起之秀,以初生牛犢之勢,意氣風發(fā),銳不可當,也曾在五霸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吳越之戰(zhàn)最終也不可避免的暴發(fā)了。起先各有勝負,但在決定性的一戰(zhàn)中,越國失利。越王勾踐在吳國養(yǎng)馬駕車三年,住石屋、穿布衣、受盡凌辱。三年之后歸國,勾踐為雪國恥自批己罪,臥薪嘗膽,發(fā)展國力,并接受謀士之策以十計從政治、經(jīng)濟等方面著手,終于滅掉吳國成為一方霸主。仔細琢磨,夫差成于榮敗于恥,勾踐敗于恥,但也成于恥。

再來看看秦末時期,秦二世施行暴政,百姓怨聲載道。繼陳勝、吳廣之后,劉邦、項羽二人為民振臂高呼,叱咤風云,毅然踏上反秦之路。劉邦咸陽初立威,項羽巨鹿破大敵。于是短暫的大秦王朝在吶喊聲中轟然倒塌。隨之而來的楚漢之爭中項羽以他的勇猛之勢,大敗劉邦。只是這個本已定好的歷史因劉邦的卷土重來而改寫,垓下之戰(zhàn),霸王被逼無奈,自認無顏見江東父老,自刎烏江。后人皆感嘆評價:劉邦的知恥換來的是大漢四百年基業(yè),而霸王留下的只是烏江的滾滾東流。也正因為他的知恥,造就了一個敢愛敢恨、敢拼敢死的英雄形象。劉邦因恥而榮,項羽亦因恥而榮。

三國時期,諸葛亮受劉備之命前往東吳,說服孫權(quán),以孫、劉聯(lián)合再憑長江之險以拒曹操,但他在東吳時舌戰(zhàn)群儒、智激孫權(quán)、草船借箭、七星祭風等表現(xiàn)出的無窮智慧使周瑜妒忌而又驚恐,千方百計想除掉諸葛亮,但屢次不能得逞。緊接著諸葛亮離開東吳后,計襲南郡,智救劉備,力保荊州。世人對周瑜受此三氣而死的評價只是定為心胸狹隘,但卻只有蘇軾能真正讀懂周瑜。他的死不是心胸狹隘,而是“恥”,恥于不能勝過諸葛亮這個吳國大患。“既生瑜,何生亮”,道出了周公瑾憂國憂民的忠心??!相比之下,三國袁術(shù)就很無恥了,軍敗山倒,還在想以前的浮華生活,一碗蜜水,無恥之心,就已注定他的失敗了。

到了近代,李鴻章作為直隸總督,使得他御辱自強的設(shè)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。然而甲午戰(zhàn)敗,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他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,但又有誰知道他在簽訂《辛丑條約》時被俄侮辱,又氣又恨,最后又郁郁而終呢?不甘心大清的****而受到的凌辱,恥之死,讓我對他重新評價。

……

縱觀千古,榮辱之間似乎存在某些必然的聯(lián)系,思榮得恥,知恥可榮。

展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