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謇是清末狀元,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(yè)家和教育家。張謇出身寒門,飽受欺凌的父母為了讓他盡早擺脫貧窮的窘境,幼年時就讓他拜頗有名望的宋普齋為師。
天資不是很好的張謇,學習也不是很用功。第一次參加州試后,一向嚴厲的宋普齋非常氣憤,就把他叫到面前:“你可知道這次考試成績?nèi)绾??今后又有什么打算?rdquo;張謇知道自己考得很糟,低垂著頭,大氣不敢出,靜候老師責罰。
過了好一會兒,宋老師疾言厲色道:“要想做個人上人,只有付出超出常人千倍萬倍的努力和汗水。你要時刻銘記,如果有1000個考生,人家只錄取999個,你就要把自己當成唯一落榜的那個。改變危機,唯有勤奮。”
張謇聽了老師的一番教誨,悔恨交加。家門口,張謇遇到滿臉疲憊的母親吃力地背著捆柴回來,小山一樣的柴把母親的背壓得很低。陽光下,母親干枯而零亂的頭發(fā)像下了層霜。張謇不由潸然淚下,心錐軋般地疼痛。
回到家里,張謇立馬取來筆墨紙硯,奮筆疾書,寫下了“九百九十九”五個大字,懸掛在房間最醒目的地方,他要時時警示自己,改變危機,唯有勤奮。從此,張謇像變了個人似的,頭懸梁錐刺股,通宵達旦勤奮苦讀。
幾十年如一日,張謇憑著驚人的毅力勤奮孕育著夢想的種子,坎坎坷坷飽經(jīng)磨難。27年后,42歲的他終于實現(xiàn)了狀元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