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車都 > 哲理故事 >

哲理故事:積累生命的財富

什么是生命的財富?

體驗。

不去體驗生命,便不知生命的各種滋味,便不知生命的無限價值,便不知生命是這般神奇美妙。

奧地利作家約·馬·齊默爾《小丑的眼淚》有這樣一段情節(jié):

327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在觀賞馬戲表演。小丑上場后,他的滑稽表演逗得孩子們大笑、尖叫,他們笑得是那么厲害,致使馬戲團(tuán)的帳篷都在不停地顫抖。

突然,小丑發(fā)現(xiàn)了一個頭上扎著紅蝴蝶結(jié)的漂亮姑娘,她的父母在笑,326個孩子都在笑,唯有她一人不笑。

為了能夠逗笑這個不笑的小姑娘,小丑站在姑娘面前賣力地表演起來。他表演得如此精彩,然而,那姑娘卻毫無笑意。她瞪著滾圓而呆滯的眼睛看著小丑,連嘴角都沒動一下。

由于無法和這姑娘溝通,小丑感到一陣悲戚和恐懼。他忍不住問姑娘:“告訴我,你不喜歡我的表演嗎?”

小姑娘回答:“不,我很喜歡。”

小丑不解地又問:“那么,其他孩子都在笑,你為什么不笑呢?”

小姑娘反問:“請問,我為什么應(yīng)該笑呢?”

小丑說:“為了我。”

小姑娘回答:“請您原諒,我不是想使您難過,但我確實不覺得您可笑。”

小丑問:“為什么?”

“因為我看不見你。我是瞎子。”

這段富有生命哲理的情節(jié),使我聯(lián)想到生命體驗這個話題。在這里,不是小丑不那么可笑,因為除了這個小姑娘,全場都在忍不住地大笑;也不是小姑娘不會笑不想笑,她很想搞清楚大家為什么對小丑發(fā)笑,因為她也非常想和大家一樣開懷大笑。問題的癥結(jié)在于,小丑和小姑娘之間有一道屏障——小姑娘是盲人,她的眼睛看不見任何東西,她的視覺對外界沒有一絲反應(yīng)。

更明白地說,由于小姑娘沒有絲毫的視覺體驗,所以,她不可能對原本可笑的小丑表演發(fā)笑。她的心門依舊是關(guān)閉的。

小丑真的很了不起,他決心打開盲姑娘的心門,讓她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樣為他而笑。故事情節(jié)開始了新的跌宕:

第二天,小丑來到盲姑娘家。他跪在小姑娘面前,讓她能摸他的全身,以了解他的長相。接著,他開始表演,并要求小姑娘的手始終不離開他的身體。當(dāng)他表演小豬的時候,小姑娘哧哧地笑起來;當(dāng)他表演小兔的時候,小姑娘開懷大笑,并興奮地喊道:“請再來一遍!”小丑一遍又一遍地演著,小姑娘還是沒夠。她笑得氣喘吁吁,激動而興奮地高喊:“我知道小丑是怎么回事了!我什么都知道了!”

小姑娘的觸覺體驗消除了小丑和盲姑娘之間的屏障。小姑娘的心門打開了,她像所有其他孩子一樣發(fā)笑,笑個不停。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生命需要體驗,無論是哪一類體驗,只要積累它,感悟它,總會在某一個瞬間打開心門,明白究竟,了悟生命的真諦。

生命的歷程就是體驗的歷程,是各種體驗完成由瞎到明的完全聚斂的過程。當(dāng)我們從不知體悟到真知的時候,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意外地獲得了生命的財富。

因為世上所有的存在,都像這偉大的小丑的滑稽可笑的表演一樣,始終存在著,不會因為你看不見而消失不在。這是一種永恒。如果我們能像這個盲姑娘一樣,逾越生命的障礙,換種方式鍥而不舍地去體驗它,終會有所發(fā)現(xiàn),有所反應(yīng),有所感知,有所認(rèn)識,有所收獲

就像人頓悟健康,絕不是在他生龍活虎的朝氣蓬勃年代,而是在他病倒住進(jìn)了醫(yī)院,在體驗了疾病的種種痛苦煎熬后,他才能知道健康的無價。

就像人頓悟幸福,絕不可能在舒適、豪華、享受富有的環(huán)境中獲得,相反,只有承受了苦難,才能知道幸福的份量。

就像人頓悟成功,那是無數(shù)次失敗體驗的結(jié)晶。

就像人頓悟自信,那是千百次倒下又站起來的結(jié)果。

體驗的過程是黑暗走向光明,但是,為了光明,必須從漫長的黑暗中通過而行。

體驗的過程是謬誤歸順真理,但是,為了真理,必須毫不留情地不斷否定真理中裹挾的謬誤。

有人會說,光明就在那里,為什么不直接走向光明?真理就在這里,為什么不直接指向真理?

因為,沒有黑暗的體驗,難以體悟光明的放之四海;沒有謬誤的紛雜,哪能了悟真理的顛撲不破!

誰能說那326個孩子是笑得最好最開心的?盡管他們沒有視覺障礙,他們一目了然地看清了小丑的表演。他們只是為小丑

的可笑表演笑笑而已。然而,那個盲姑娘,第327個孩子,她不僅僅是為小丑的表演而笑,還為她終于逾越了障礙,能和其他326個孩子一樣感受到同一個可笑之人而笑。她笑得比任何一個人都持續(xù),她笑得比任何一個人都開心。因為在她的笑聲中包含著她戰(zhàn)勝她所不知她所不能后的無比喜悅,包含著她種種體驗所凝聚的無限樂趣。難道她的笑不是最好最開心最豐富的嗎?

人生下來便有了聚斂占有的本能。

倘若想活個明白,便該利用這種本能積累生命的財富。

展開更多